蝕刻液中陰離子的測定
在集成電路制造過程中,常需要在晶圓上定義出極細微尺寸的圖案,這些圖案主要的形成方式是藉由蝕刻技術,將微影后產生的光阻圖案忠實的轉印至光阻下的材質上,以形成集成電路的復雜架構。因此蝕刻技術在半導體制造過程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蝕刻技術大略可分為濕式蝕刻和干式蝕刻兩種技術。濕式蝕刻是利用特定的化學溶液將待蝕刻薄膜未被光阻覆蓋的部分分解,并轉成可溶于此溶液的化合物后加以排除,從而達到蝕刻的目的。大部分的蝕刻過程包含一個或多個化學反應,常見的是先將待蝕刻層表面予以氧化,再將此氧化層溶解,如此反復達到蝕刻的效果,因此蝕刻液大多由一種或多種酸溶液混合而成。離子色譜可檢測蝕刻液中的酸根離子,亦可檢測經蝕刻后的電路板上酸根的殘留量。
色譜條件
分析柱:SH-AG-1+SH-AC-11
流動相:13 mM KOH(EG)
流速:1.0 mL/min
柱溫:35℃
抑制器:SHY-A-6
進樣體積:25 μL
前處理:樣品稀釋適當倍數過 Na 柱和 0.22 μm 濾膜,進樣分析。
蝕刻液中陰離子譜圖
Related Products
查看詳情
查看詳情
查看詳情
查看詳情
related news
就地過年,是一種堅守,也是一種付出,這種堅守與付出,會被春天溫暖,被歲月銘記!你和我,曾為這個國家、民族、社會盡己所能,守望相助。愿全體伙伴在“大家庭”過一個平安、溫馨的春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日前,青島大學工業催化與能源化工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簡稱《ANGEW》,德國應用化學)在線發表了題一篇為《A Janus Fe-SnO? Catalyst that Enables Bifunctional Electrochemical Nitrogen Fixation》的研究論文。盛瀚CIC-D120型實驗室臺式離子色譜儀作為技術支持,分析結果獲得認可。
在中緬邊境有一座美麗的城市——云南騰沖。她是“邊陲明珠”,是“生物多樣性保護圈”,更是“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在這里有一群少年,他們熱血、奮斗、懷揣夢想,為自己、為家鄉、為祖國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盛瀚成立十五周年之際,2017盛瀚離子色譜技術交流會的第一站來到了美麗的貴州, 5月19日在貴州世紀金源大飯店如期順利舉辦,當地有關專家和盛瀚的新老用戶參加了此次技術交流會,這不僅是盛瀚公司第一次在貴州大規模的技術交流會,也是離子色譜廠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分析化學領域的技術進步不斷推動著各學科的發展。其中,超高效液相色譜(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分離分析手段,憑借其超高的分離效率、快速的分析速度以及廣泛的應用范圍,已成為現代分析化學中的重要工具。
12月5日,嶗山區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區臺港澳辦主任陳波一行領導蒞臨青島盛瀚色譜技術有限公司(簡稱:盛瀚)調研,盛瀚創始人朱新勇等人陪同參觀。 在盛瀚園區,朱總對陳波副部長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并圍繞公司未來發展——